各定点机构:
新年伊始,开学复训来临。为促进残疾儿童康复及健康成长,现将“健康与安全相关的知识要点”发给你们。请各机构履行好协议管理要求,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,结合机构自身特点和各类残疾儿童身体、智力等发育特点,充分结合残疾儿童社交融合、认知康复训练和家长课堂、微信群、宣传单、宣传栏张贴等方式方法,做好健康与安全知识宣传相关工作。
贵阳市残联
2025年2月18日
附件:
健康教育与安全知识要点
一、传染病预防
1.各机构及家长应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如饭前便后洗手,咳嗽掩口鼻,不共用个人用品,定时通风,保持室内清洁等。
2.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,一旦发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需及时带孩子就医,并主动向孩子所在康复机构报告,确保孩子不带病到机构上学。
3.家长应监督孩子合理作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;加强体育锻炼,注意均衡饮食,摄入适量的蔬菜、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增强身体免疫能力。
二、消防安全
1.严禁在训学生携带如火柴、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康复机构。
2.涉寄宿式的康复机构,保持寝室卫生整洁、通风良好,要引导住宿老师和在训学生熟悉逃生通道位置,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。
3.在训学生及家长应积极参与机构组织的消防演练活动,了解并认识常见的消防安全标识,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技能,提高自救互救能力。
三、交通安全
1.机构及家长要叮嘱孩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,过马路走斑马线、天桥或地下通道;不闯红灯,不翻越护栏。特别强调过马路时不追逐打闹、不横冲直撞、不猛跑、不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,以确保自身安全。
2.家长骑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时,请务必和孩子一起佩戴合适且合格的安全头盔,确保全员得到妥善防护。
3.提醒孩子不要在小区出入口、停车场、路侧停车区域玩耍;不要在道路上使用平衡车、滑板车、玩具车、轮滑鞋。
4.教育孩子乘坐公共交通时,不在车上吃东西,以防发生意外或影响他人。
5.不乘坐无资质车辆,不搭乘陌生人车辆,也不乘坐超员车辆。
四、防溺水安全
1.强化教育孩子严格遵守“六不”原则:不私自下水游泳;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不擅自下水施救。
2.提醒孩子,若发现同伴去玩水,应及时劝阻;若劝阻无效,应立即告知老师或家长。
3.尤其教育孩子,一旦发现有人溺水,应迅速寻求大人帮助或拨打110、120电话求助,切勿盲目手拉手或下水施救,以防自身陷入危险。
五、康复机构安全
1.教导孩子切勿携带如刀具、棍棒等危险物品进入康复机构。
2.上下楼梯及通行楼道时,请靠右行走,切勿推搡拥挤。
3.严禁攀爬楼梯、走道等区域的护栏设施,也不要在无护栏的平台上玩耍,以防不慎坠落,确保个人安全。
4.机构及家长要教育孩子要与同学和睦相处,避免发生打架斗殴、欺负他人等不良行为。若遇到学生欺凌等紧急情况,应立即向老师或家长求助。
5.机构要做好有关安全应急预案及演练,有关工作人员要熟悉紧急疏散路线,遇紧急情况保持冷静,组织做好有序撤离。
六、居家安全
1.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监管,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,切勿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。同时,要确保家中的打火机、火柴等易燃物品放置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安全位置,以防意外发生。
2.家长应定期对家中的电线、燃气管道、电器、刀具等物品进行安全检查,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,防止触电、煤气中毒、器械伤害等事故的发生,确保家庭安全。
3.教育孩子面对火情时,切勿逞强自行扑救,应立即向家长报告或拨打119火警电话,寻求专业救援。
4.提醒孩子远离阳台、窗外、天台、屋顶等高处,避免失足坠落。同时,告诫他们不要盲目模仿影视剧、动画片中的危险动作,以免发生意外。
5.家长需留意家中的椅子扶手、沙发缝隙、阳台防盗窗、围墙缝等潜在危险区域,这些地方容易卡住孩子的头部。一旦发生卡住情况,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身体不悬空,并及时向家长或他人求助。
七、网络安全
1.告诉孩子不轻信网络消息、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、不与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、不将验证码、手机支付密码等信息随意告知陌生人。
2.群诈骗案件频发,家长需提高警惕,学会辨别信息真伪。收到家长群内的扫码、缴费或转账请求时,应通过电话或视频通话等方式进行核实,切勿急于转账,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保存证据并报警。
3.加强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,引导孩子文明上网,远离不良信息。
八、家校(机构)协作
1.家校(机构)之间应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,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安全。
2.家长对孩子外出活动,要知去向、知同伴、知内容、知归时,并提前进行安全教育,确保孩子的安全得到保障。
3.家长应积极学习安全防范知识,了解并掌握安全要求,认真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,切实履行监护职责,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、和谐的家庭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