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多数人眼里,残疾人是不幸的。不过,有的人虽然身体残疾,却意志坚强,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前行,不仅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事业的成功,还团结带动南明区其他残疾人朋友一起勤劳致富。近日,我们采访了养鸡专业户,肢体残疾人赵国萍,让我们来看一看她的故事。
“老天对你不公,依然要自信面对。残而有梦、为梦而行,天道酬勤、一定而成”。这是采访中,47岁的赵国萍始终说起的一句话,也是她的人生座右铭。
在赵国萍5岁时,因一次医疗意外,造成下肢二级残疾,但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残疾人而自卑,总是自信满满的面对生活的挑战。20世纪90年代末,没有正式工作的赵国萍和丈夫为了改善生活,在南明区贵惠路附近开过音像店、棋牌室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发展,音像店和棋牌室的收益越来越难以维持生计,2017年,经过反复思考,赵国萍下决心拿出20000元积蓄,购进1000多只鸡苗,开始养殖创业。
创业之路并非一路平坦,由于养殖技术的欠缺和管理不当,商品成鸡还没出栏就死了800多只,亏了近10000元。这对刚刚创业的她来说,是一个不小的打击。面对打击,赵国萍没有退缩,不甘失败的她,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,一边向贵阳市内有养鸡经验和养鸡技术的残疾人学习和取经,一边改善养鸡的方法,改进鸡场管理。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学习和调整,她掌握了先进的养鸡技术和管理经验,决定扩大养殖规模。2019年4月,赵国萍贷款10万元,在花溪区黔陶乡赵司村赵司村一组创建了自己的养殖基地,注册成立了贵州赵国萍种养殖有限公司,当年就分三批投放8000只鸡苗进行养殖。在日常管理中,赵国萍和丈夫克服困难,坚守在养殖基地,加强科学管理,注重鸡苗的免疫和疾病防治,坚持用包谷精心喂养,当年8000只商品成鸡顺利出栏,销售利润12万余元,她的“包谷散养鸡”也因“肉质好、价格廉”的好口碑逐渐让大众所知,成鸡供不应求,创业初获成功。
南明区残联了解情况后,按照贵阳市创业就业扶持政策,帮助她向贵阳市残联申请了5万元的创业补贴,帮助她扩大养殖规模,2020年,她的公司也被贵阳市残联授予“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”称号。
“一人富不算富,要带领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走上富裕路,过上好日子,才是我的最终目标”,赵国萍深知残疾人朋友就业的困难,致富路上也不忘团结帮助残疾人朋友。2021年,赵国萍向银行贷款25万元,扩大了养殖规模,同时招聘了10名困难残疾人负责从事成鸡销售工作,不仅拓宽了养殖基地的产品销路,还解决了这10名困难残疾人的就业问题,让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,有了盼头。
如今,她的养鸡场占地约15亩,已投入资金35万元,年产鸡仔13000只,销售商品成鸡3000只,年销售收入达60余万余元。2022年5月,在贵阳市开展的全国助残日残疾人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中,赵国萍公司的白条鸡受到了市民的青睐,一抢而空,她的创业过程和“养鸡专家”的称号也逐渐被市民所知。
“只要树立起生活的信心,天道酬勤,靠着勤劳的双手,残疾人也能闯出一条自主创业的成功路”赵国萍这样说到。今年3月,赵国萍定购的3000只鸡苗即将送到养鸡基地,她满怀信心地踏上新的征程,带领残疾人朋友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。